Lya的紅茶菌寶寶養成計畫 (康普茶釀造過程) How to brew Kombucha?

想要養康普茶的初衷

最近在研究發酵茶飲,起心動念是因為自從年過30之後,我的消化跟腸胃道常處於一個遲緩的狀態(可能跟我自己太愛吃麻辣鍋也有關),導致腸胃常有脹氣、胃脹、消化不良的現象… 後來慢慢矯正飲食,發現發酵食物對於腸胃道都有很好的調整功能,所以有一陣子也狂愛喝味噌湯跟吃泡菜XD

但是長期一直去找這類食物吃也是挺麻煩的,所以我在想,什麼東西是平常會一直喝,又不會厭倦跟麻煩的,上網找了資料後,才知道茶飲現在也有發酵茶,跟以前的酵素不太一樣,就這樣勾起了我的興趣~~~

為了理解康普茶特性,我毅然決定,既然要理解,就要從「根本」做起!自己捲起袖子來做發酵茶!以發酵茶而言,最有名的就是最近國外很紅的康普茶(Kombucha)

「康普茶(發酵茶)」跟「水果酵素」有什麼不一樣?

  1. 康普茶:紅茶+紅茶菌(Scoby)+糖
  2. 水果酵素:水果+糖+水+(菌)

你發現了嗎?家家戶戶常自製「水果酵素」,卻不一定要自己加入「菌」,而是藉由原料中的微生物任其生長,乳酸菌跟酵母菌的交互作用之下,發酵而成。

「康普茶」是將「紅茶菌(Scoby) 」、紅茶茶湯以及糖一起放入,發酵方法也是靠乳酸菌跟酵母菌的共生過程。在這過程中,微生物藉由吃掉糖份來成長,並且自體會衍生出營養物質~就是我們喝康普茶的目的,這些營養物質被稱為「後生元」(Postbiotic),是對腸胃道非常好的東西。

「後生元」都是由乳酸菌、酵母菌自身代謝產出的,「天然的尚好(台語)」!就像是農田靠著堆肥可以讓作物越來越茁壯,我們人體,也可以靠著吃「後生元」讓身體的機能運作得更順暢。(而且都是天然的來源!)

說了這麼多,我後來就去找了紅茶菌寶寶來,買了乾淨的容器,以及適合「它」居住的溫度跟環境,真的就像是在照顧小貝比一樣!(還沒為人母,先嘗試當「菌母」)

Lya的紅茶菌寶寶養成計畫 (本圖文未經同意,請勿轉載)

【Lya的紅茶菌寶寶(康普茶)養成計畫】

Day 1-2 (第1階段)
氣味:紅茶香
顏色:無變化(紅茶色)
菌體:無變化

Day 3-6
氣味:紅茶香
顏色:上部茶湯顏色較淺
菌體:出現菌絲、泡泡狀凸起
氣泡:開始出現氣泡 (寶寶開始呼吸了!!!)

Day 7-12
氣味:略帶發酵味、後來有微酸甜味
顏色:茶湯顏色略濁
菌體:懸浮菌絲出現、菌絲面積擴大
氣泡:氣泡變多

Day 13-16
氣味:濃郁發酵酒醋味、略帶醬菜味
顏色:茶湯顏色略濁
菌體:懸浮菌絲增厚、菌體增大增厚
氣泡:氣泡跟第二階段一樣多

下一次,我應該不會再自己釀康普茶了…

雖然用一張圖就做完了整個養成計畫,但是其實這個過程沒有想像中簡單!

每次觀察的時候,都要去注意到底哪裡發生了變化? 第一次開始增長菌體在最頂層的時候,還在擔心會不會是不好的黴菌… 就真的像是在養兒子一樣,拉屎拉尿,或著是該哭沒哭都會很緊張(體驗新手媽媽的心情)

好處是,我半夜不用起來餵奶(誤),就每天早上過去「關心」他一下,但每次發現一點新的變化就會很興奮,也很有成就感~!最後一天,跟朋友相約「開喝」,用湯匙撈起上方清澈的茶湯液體,還有微酸微甜的氣味飄出來,還沒喝就覺得很刺激XD

沒有想過,原來自己釀的康普茶很清澈,淡淡的金黃色,光用看得都覺得好美。而這個滋味也沒有讓我失望,本來以為要”屏息憋氣”喝下它,結果入口經過喉嚨的是,微酸甜的奇妙感,吞下去之後想到的第一個形容詞是「蘋果汁」!媽阿也太成功了吧,可以算是不怎麼甜的蘋果汁,很平順、也很單「醇」,真的好奇妙。

想像「後生元」的營養,就包含在這康普茶中,立馬出現的心理作用就是「哇賽我的腸道有救了!」

看康普茶聖經上說,每個人釀出來的康普茶的風味都會有所不同,效果也不盡全然一樣,至少我喝下去的時候,是有種養育小孩長大,然後看到子女健康長大成人的感動。(有點浮誇,但是50%是真的)

如果你問我,以後還會自己釀康普茶嗎? 呃,基本上是不會,因為真的好麻煩啊~~~而且一次養就一大缸,我想我還是會去喝肯寶的康普茶,用即溶的方式就可以喝到豐富的後生元,饒過自己好好生活,把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XD 而且我目前實測肯寶KB康普茶,每次喝每次都會排氣、腸胃道也都會咕嚕咕嚕叫,而且上廁所也很順(還沒吃早餐感覺就來了),可以給五顆星!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搜尋一下囉:)